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榮譽軍人博物館哀悼者展 超棒


August 20, 2011
記者蔡明容舊金山報導


民眾參觀榮譽軍人博物館的新展覽「勃根地的哀悼者」。(記者蔡明容/攝影)


        舊金山榮譽軍人博物館(Legion of Honor)19日宣布,於20日推出新展覽「勃根地的哀悼者」雕像展(The Mourners: Tomb Sculptures from the Court of Burgundy),博物館公關林曲(Jill Lynch)表示,此次展出37尊雕像,全部來自法國第戎市博物館(Musee des Beaux-Arts de Dijon),也是這些雕像第一次離開法國進行巡展,舊金山很榮幸成為其中一個展出城市,希望民眾不要錯過千載難逢的機會。

        負責舊金山地區展覽的歐若博士(Lynn Federle Orr)解釋,雕像於1443年與1456(或1457年),由Jean de la Huerta以及Antoine le Moiturier雕刻製作,每尊雕像約16英尺高,是勃根地公爵John the Fearless夫婦的陵墓周圍的37個守望者的石雕。每一個雕像都有不同的哀悼表情,或手持聖經祝禱,或蒙頭不見,或掩面而泣,或低頭不語,或仰天長嘆,動作神情各異,是當時中世紀雕刻藝術的重要代表作。

        歐若提到,勃根地是法國一個巨大的公爵領地,有時還因為公爵聯姻不斷擴大,而勃根地的公爵常常是可能的王位繼承人,因此這塊土地的公爵常常讓歷代法王感到頭疼,勃根地的公爵往往都是極具有權勢的人,這點從John the Fearless夫婦陵墓的富麗堂皇便可得知。

       哀悼者由達拉斯博物館與第戎博物館共同策畫,並由美法博物館交協會(FRAME)組織執行,展期為即日起到12月31日止,在博物館的第一和第二展廳展出,所有雕像都由法國第戎市博物館出借,這些雕像從未在法國以外的地區展出,正巧第戎市博物館正在整修,才讓其他國家民眾有機會一賭這些雕像之美。雕像將巡迴美國7個城市展出。

        此外博物館也特別設立了展覽網站http://www.themourners.org/,網站上除了提供更多雕像的歷史背景,以及勃根地的發展歷史,更有雕像的360度圖,讓每位民眾都能夠從各個角度觀看雕像的細節。


極限片計畫 劉世芬狂蒐300郵戳

2011-08-27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藝術家劉世芬個展「極限片計畫A─中華民國頌」在伊通公園展出。(劉宗龍攝)


 
         去年九月廿日,藝術家劉世芬意外邂逅一枚台北臨時郵局為慶祝「哆啦A夢四十週年」設計的郵戳,讓劉世芬興起蒐集台灣各地臨時郵局郵戳的念頭。今年建國一百年,各種慶祝活動紛紛展開,劉世芬認為由此衍生的郵戳別具意義。至七月底,劉世芬已蒐集到三百多枚郵戳,包括李小龍七十週年典藏組、台灣十二月令花果對話之荔枝傳說、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等,「從沒想過郵戳這麼有趣,就像是文化縮影的小版畫。」
     
        六年沒舉辦個展的劉世芬,在伊通公園推出個展「極限片計畫A—中華民國頌」。她一九九六年出道時,被視為藝術界的異數。非科班出身的她,當時還是台北榮總婦科手術室護理師,一手拿手術刀,另一手拿畫筆,二○○一年曾受邀在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
     
        二○○九年劉世芬在醫院服務滿廿六年後退休,專心創作,「極限片計畫A」是她專職創作後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
     
        由於從事醫護工作,劉世芬過去的作品探索性別、身體與生死,但這次個展主題不同。起因是去年騎單車時摔傷,花了八個月復健,創作被迫停擺,卻也多出時間四處旅行。每到一處就寄明信片的她,發現郵戳很有趣,開啟了以郵戳和手繪明信片構成的「極限片計畫」。
     
        為了收集郵戳且呼應「建國一百年」氛圍,劉世芬親手繪製一款國旗明信片,「這種氣氛激發出我的熱情,想從記憶中掏出些什麼來加入這個慶典。」劉世芬想起了國旗,「在我成長的年代,每逢節慶就會看到鋪天蓋地的國旗,現在只有友邦元首來台,總統府四周才會看到旗海。」她展出三百張國旗明信片上,分別蓋有今年台灣各地發行的活動郵戳,吸引觀眾尋寶般逐一觀賞。
     
        劉世芬藉由國旗明信片作為陳述集體和個體共感記憶的承載物,作品「現象花博(。)」系列,除了蓋有花博發行的郵票郵戳,還有劉世芬在會場捕捉民眾拍照留念的身影,「人們深怕在生命過程遺漏什麼,每到一處就狂拍,忙著收藏記憶。」
     
        此外,「台灣之光」現象也讓她有所思考,作品「四紋蟻型天牛—它是我們的光」,靈感來自一隻身長只有一公分的稀有四紋蟻型天牛,台灣擁有全世界唯一這只公天牛的標本!劉世芬將這隻「台灣之光」標本放大一百倍,周圍環繞眾多拿相機對著它、身上背著蜻蜓翅膀的小人。「只要有台灣人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優異,就會成為台灣社會鼓譟、討論、關心的對象,如同王建民和代表他的四十號球衣,年輕人穿著這樣的球衣,或許也透露出對於成就的想像吧!」

垃圾桶變藝術 倫敦設計展現身台北

台灣醒報╱記者鍾禎祥╱台北報導
2011.08.26




        垃圾桶居然是一隻可愛的大兔子,路燈看起來像朵花,經設計師的巧思改造,這些東西都變成了酷炫的裝飾品。倫敦設計博物館將於8月27日起,在北美館展出15位當代傑出設計師的作品。開幕當天下午2點半,館長薩德奇也將現身展場為民眾導覽,解說自1960年以來倫敦設計思維的演進。

        此次展覽是倫敦設計博物館首次於海外展出,意義更顯重大。今天下午,北美館召開展前記者會,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副代表馮梅瑞表示,倫敦有古典的傳統,也是普普、龐克等前衛文化的發源地,倫敦的垃圾桶、路燈、公車站牌、郵筒等物品,都是設計師的創作主題。

        薩德奇強調,設計並非是專家的特權,而是每個人改變生活的一種方式,他說:「設計就在你我的身邊。」另外他也表示,當他抵達北美館時有點驚訝,因為台灣人居然能將設計看為一種「藝術」(Art),放在美術館裡展覽,顯示台灣文化素養相當高。

        北美館代館長劉明興對薩德奇說,據統計,台北每10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從事文化工作。對此,薩德奇表示一點也不意外,他說,亞洲一定是未來設計界重鎮。

     《倫敦當代超設計展》展出期間為8月27日至11月27日,開幕當天下午2點半,薩德奇將於在現場演說,主題為《關鍵設計的關鍵時刻》,對設計有興趣的民眾千萬別錯過。



徒具虛名景點 比薩斜塔、峇里島、上海上榜

2011/8/26
撰稿‧編輯:楊明娟   
新聞引據:聯合新聞網

圖為上海外灘 (資料照片)


      全球熱門景點宣傳常令人嚮往不已,但親身前往後,往往發現不如預期。美國CNN旗下GO網站,選出全球12個最徒具虛名的熱門景點(World's 12 worst tourist traps),向人們揭露這些勝地的真實樣貌,打破「必遊」迷思。
  
這12個景點分別是:
  
牙買加但士河瀑布(Dunn’s River Falls)
   
        攀登但士河瀑布是牙買加熱門觀光活動之一,全長近200公尺的但士河瀑布河道狹長,大大小小的岩石形成高度落差,形狀如多層蛋糕,水質還具有滋潤皮膚的效果。觀光客到此通常會換上泳衣,彼此手牽手逆流往上爬,享受被水柱迎面沖擊的快感。不過CNN認為,遊客舉步維艱的攀登瀑布,擁擠的人潮彼此摩肩接踵,根本就像一群「正進行可怕任務的工蟻」,毫無樂趣可言。
  

香港星光大道(Avenue of Stars)
  
        2004年專為陸客打造的「星光大道」上,雖然隨處可見販賣紀念品的商店、名人塑像,以及悠揚的音樂聲,卻沒有規劃休息區,使遊客滿意度大打折扣。


紐約時報廣場(Times Square)
  
        在紐約時報廣場,四處都可以看到大型戶外電視、廣告牆與連鎖商店,一旦進入,可能連逃生的空間都沒有,因此連當地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上海南京東路(Nanjing Dong Lu)
  
        有「中國大陸最繁榮的購物街」美譽的上海南京東路,150年前就已享譽盛名,不過,目前大部分古蹟都已經消失,也很難見到當地人。
  

英國倫敦「戰爭中的不列顛」博物館(Winston Churchill’s Britain at War Experience)
  
        以體驗戰時英國為宣傳主打的「戰爭中的不列顛」博物館,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前往參觀,但博物館內現存的正版文物極少,大部分都是以塗滿假血的人偶模擬大屠殺的狀況,至於真正有關二次大戰的相關古蹟文物,其實就在博物館附近而已。


泰國曼谷的丹能莎朵水上市場(Damnoen Saduak Floating Market)
  
        曼谷周圍至少有十幾個水上市場,不過「丹能莎朵水上市場」卻是遊客指定前往的觀光勝地,因此,原本做為當地人日常生活的水上市集,如今卻在旅行業者的打造包裝下,變成船擠船的觀光紀念品販賣處,更諷刺的是,這些商品在考山路其實完全找得到。
  

日本東京鬧區(All of central Tokyo)
  
       在東京鬧區的中心地帶,雖然繁華而熱鬧,卻充斥著成堆的鋼筋水泥、交通、電車,以及近乎貼著臉的廣告看板。位於核心地段的東京鐵塔更是醜陋,但如果非去不可,建議避開這些鬧區,位於郊野的寺廟和大自然會是更好的選擇。
  

義大利比薩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
  
        比薩斜塔的背後或許有段有趣的歷史,但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它除了傾斜外,似乎已沒有其他特殊之處了。人們起初可能對如此奇怪的架構為何能長久維持而感到驚奇,不過沒多久,他們除了花15歐元爬上塔頂,或者觀察頭昏的觀光客假裝推倒和扶住斜塔拍照之外,似乎也沒什麼可以做的了。
  

印度孟買「寶萊塢之家」導覽(Bandra’s Bollywood homes)
  
       「寶來塢之家」導覽展示了許多大明星們所居住的公寓,不過這些房子大部分都飽經風霜,看起來似乎即將倒塌,建築相當醜陋。
  

澳洲雪梨魚市場(Sydney Fish Market)
  
       雪梨魚市場可怕的魚腥味幾乎讓參觀的遊客致命,此外,週遭環境破爛又骯髒,水質也受污染,這個南半球最大的觀光漁市根本就是「臭魚市場」。
  

泰國曼谷帕蓬(Patpong)
  
        帕蓬是許多外籍人士流連忘返的曼谷紅燈區,不過這些遊客通常都淪落成待宰肥羊。
  

印尼峇里島貝諾瓦(Benoa, Bali)
  
        峇里島雖是浮潛聖地,但事實上不僅海水混濁且看不到魚,人們還得隨時小心香蕉船和水上電單車的襲擊。此外,若有興趣觀賞死珊瑚,遊客可以租用一艘底部透明的玻璃船一飽眼福。




武術博物館 老美掛牌開張

世界新聞網
記者張越布班克報導
August 23, 2011

        雖然武術讓亞洲人引以為豪,但美國的武術藝術歷史博物館(Martial Arts History Museum)卻由一位美國人在布班克市掛牌開張。

        這家博物館7月初開業,美日混血的布班克居民Michael Matsuda一手張羅。Matsuda 表示,他從小對武術情有獨鍾,並且會打太極和猴拳。他原本是電視廣告製作人,自1999年起他就和夥伴們組成了一個流動武術博物館,跑遍全國展示武術知識,推廣亞洲文化。2008年金融危機後,布班克房價下跌,他趁機買了一間2000平方呎的房子,從此博物館不再流浪。

         博物館雖然不大,展品卻不少。進入大門,首先看到一尊仿兵馬俑雕塑和中國長城的牆面,牆上的電視在滾動播出中國武術的紀錄片。Matsuda說,這尊兵馬俑雕塑是他的好朋友、著名卡通片「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 )的動畫師Paul Wee所作。

        展廳分為中國功夫、韓國跆拳道、日本柔道以及泰拳和菲律賓武術等。Matsuda表示,博物館展品全靠捐贈,所以各展館的內容豐富程度取決於捐贈多寡。中國武術的展品從武術的起源到各種兵器都有,還有洛杉磯華埠捐贈的舞獅行頭以及大鼓和鑼等物品。其中最珍貴的是功夫大師黃德銳(Ark Yuey Wong)生前穿過的練功服。

       另一分珍貴資料,則是全美國第一本功夫專業雜誌「Inside Kong Fu」1977年的創刊號。Michael表示,他曾經為這本雜誌寫過專欄,可惜雜誌已於今年4月停刊。

       因功夫文化主要透過電影和電視等媒介為美國大眾所熟悉,曾為電視製作人的Matsuda還專門整理出各個時期美國功夫電影的發展歷程,從最早的華人女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到後來的李小龍和成龍等,甚至發現頻道(Discovery)上關於龍和功夫的紀錄片等也收錄。

        身為非營利組織,該博物館每兩周舉辦一次中文和日語學習班,還教授大鼓等樂器。並邀請電視界武術指導等演講,活動豐富。Matsuda表示,開業一個半月以來,已有很多學校帶領小朋友參觀,由於「功夫熊貓」等電影熱播,年輕人對功夫的熱潮再次高漲。前幾天就有70多名小朋友前來參觀,為了讓小朋友感到有趣,他還專門設計了知識問答表,只要答對16道問題就可以獲得獎勵。

         Matsuda有五個功夫徒弟,每周學武。他表示,他已年屆不惑,要把自己的功夫傳承下去。今後他還計畫將隔壁的店鋪買下來,擴展博物館,很多展品因為展館所限不能展出,頗為遺憾。

仿兵馬俑和長城牆壁表明中華武術的重要地位。(記者張越/攝影)

洛杉磯華埠捐贈的舞獅行頭。(記者張越/攝影)


                                  武術讓亞洲人引以為豪,但美國的武術藝術歷史博物館(Martial Arts History Museum)
                                           卻由一位美國人掛牌開張,圖為館內展示各種兵器和練功服。(記者張越/攝影)


館長Matusda為客人介紹武術文化。(記者張越/攝影)





首義志士後裔 向辛亥革命博物館捐贈百餘件珍藏實物

2011,8 
來源:新華社

        受辛亥革命親歷者李次山之子李志新先生委託,台灣“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促進會”名譽理事長王水衷8月25日專程來到首義之都武漢,向辛亥革命博物館捐贈了上百件重要實物。

        李次山是湖北孝感人,辛亥首義之時,曾高擎十八星旗引導革命軍攻打武昌。其子李志新現居台灣,今年已愈90歲,多年來一直傾心從事辛亥革命文物收藏、考證和研究。

        本次李志新捐贈的珍藏實物包括辛亥革命名人手跡、書畫、歷史照片、信函等一百多件,其中李次山高舉十八星旗圖、於右任贈李志新題詞、辛亥革命首義同志會辛亥名人題詞墨跡冊等均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另外,孫中山先生1912年訪鄂時的珍貴照片,以及孫中山向臨時參議員辭職的照片,李志新先生都通過多年的尋訪和研究,對照片中的人物姓名作了詳細標注,進一步提升了實物價值。

        王水衷告訴記者,李志新多年悉心收集,對其收藏的實物極其珍視,在得知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武漢將籌建辛亥革命博物館後,李老先生和家屬表示願意將多年收藏無償捐贈。
       
        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籌建處主任劉鋼說,自去年武漢面向全球徵集辛亥革命文物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李志新先生此次捐贈的實物資料,是該館文物徵集過程中,收到的捐贈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批,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將於10月6日開館的辛亥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歷史沉淪的展覽》的內容,也為武昌首義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作者: 皮曙初  萬後德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藝管不可不知潛規則

世界上最另類的博物館

2011年08月23日
中華網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博物館不單純是一個市民文化補習的地方,更重要的,它應該成為市民休閒的主要場所之一,獲得多少知識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難得的靜謐、幽雅氣氛,放松身心成為來博物館的主要目的。博物館的文物是靠收藏、陳列、展出、宣傳、服務等,達到現在與歷史的跨時空對話,它已成為城市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物館對人類文化遺存、自然遺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館如滔滔歷史長河,生生不息的將過去的歷史文明傳送。 不少人認為博物館是做研究的地方,實際上,它們更像是城市的精神公園,足以讓熱愛知識的你流連忘返。更奇妙的是,世界上有不少另類博物館,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1.巴黎下水道博物館
  
        參觀巴黎下水道博物館時一定要留心觀察:巴黎的電話線路、電線和天然氣管道在這個地下係統縱橫交錯。雖然大多數可參觀區域的積水已被排盡,但一到暴雨天,這裏還是很容易水漫金山。


2.柏林的咖喱香腸博物館
  
        在德國柏林的咖喱香腸博物館好好挑逗一下你的味蕾。你甚至還可以在休息室選取一些最受德國人喜愛的香腸試吃品,包括博物館的最新創意--杯式咖喱腸。


3.加拿大托林頓的戈弗孔博物館
  
         戈弗孔博物館的模型並不是戈弗孔,而是地鼠,但這並不是重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在90年代引起了著名動物保護組織PETA的報道。但是,他們的報道適得其反;戈弗孔博物館反而成為加拿大托林頓的著名旅遊景點。

4.日本的目黑寄生蟲博物館
  
        如果你要參觀日本東京的目黑寄生蟲博物館,那就必須要有一個強健的胃。那裏,每一個珍貴的標本都是從動物或人體身上提取的,比如這個已被寄生的海豚胃。


5.克羅地亞的破裂關係博物館
  
        罐子裏的碎玻璃、手模型,甚至是一個碎裂的花園小矮人都是這個博物館的展示品。諸如此類的捐贈者們在這些物件上貼上卡片標注這個捐贈品的故事。


6.美國費城的穆特博物館
  
        穆特博物館的展品幾乎都是恐怖古怪的人類遺骸,簡直就是世界上最怪異的博物館了。但請記住,這些展品都是捐贈者捐獻的遺骸,所以我們對它們應懷有敬畏之心。就像是世界七大奇觀那樣,這些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最為奇特的世界七大博物館。



故宮之「門」 一個國家的文化之殤

2011-08-22
《南方網》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訊/“故宮這個在人們心中地位高貴的文物托管單位一再而、再而三地出事兒,不得不讓人一次次地感嘆,我們是不是所托非人了?一個原本是文化神聖之處、文化與文明的聚集地,卻散發著熏天銅臭;一個最應該呈現有中國傳統諸如知書達理文化氣質之地,卻屢屢表現得極其沒有文化;一些本該對文化有最高的敬畏之心、有高尚的操守的文化守護者,卻在一次次地辱沒文化;一個本該是中國文化臉面的地方,卻屢屢讓這個國家的文化顔面盡失。北京故宮博物院,在2011年集中地給全世界呈現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之殤,敲響了文化領域的深層亂象與危機的警鐘,讓我們不能不深刻反思,一個經濟日益強大的國家,該如何自我捍衛本該無限自豪的文化尊嚴,如何真正地擴大文化影響力、充實自身的軟實力?”南方網今天登載張天潘、鄺飆的文章《故宮之“門”,一個國家的文化之殤》: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靜,內里的秩序卻是糟亂一團。”這個末代皇帝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的一句話,似乎在冥冥之中,它還回蕩在如今的故宮上空。從鬧得沸沸揚揚的“盜竊門”、“錯字門”、“會所門”、“解雇門”、“文物門”,再到“私賣門”與“門票門”,完全地暴露出庭院深幽的故宮內里秩序的糟亂之勢。 

中國官僚文化病症的又一典型 

  隨著網友“龍燦”在7月30日晚間在微博中喊出:“告訴大家一個震驚的消息,故宮又出大事了!”一個重磅消息,又敲開了故宮剛剛緊閉的大門,打破了其表面的平靜,媒體的“扒糞”,扒出了故宮一件又一件的醜聞。 

  國家文物局官網8月2日刊發了《關於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損壞情況的通報》,從文中可知,在7月4日上午“一級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故發生後,僅僅是故宮博物院自己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了調查。到了將近一個月後,在先被媒體曝光後的8月1日,故宮博物院才向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報送了事故調查和整改情況的報告。這就意味著,在損壞事件發生之後,故宮選擇了關起門封鎖消息。但《文物保護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 

如此處理方式,不禁讓很多人疑慮,假如沒有網友的曝光與媒體的及時跟進,這個事件會不會就在欺上瞞下中不了了之呢?事實上,從公眾的意見來看,出現意外事故,並不是最大的不可原諒之處,最主要還在於故宮信息不公開的做法,與一貫的傲慢、愚蠢、蹩腳的回應方式(先矢口否認最後沒辦法抵賴了,才一點點地坦白交代),火上澆油地激怒著民眾。 

  信息時代,合格的信息應對之道,似乎總是成為當下很多機關單位的“阿喀琉斯之踵”,最後變成“達摩克利斯之劍”。從目前來說,故宮已經“成功地”將自己和紅十字會、鐵道部結合,躋身構成了“三劍客”,刀刀刺痛了民眾的心,或者說,成為了“三賤客”———令國人大為光火,遭集體鄙視討伐的三個對象,形象和公信力幾乎跌到穀底。 

  還有,在央視8月1日晚播出故宮受損文物之後,更是驚起輿論的喧嘩,因為受損文物與目前故宮官方網站提供的“故宮藏品信息”中,唯一一張宋代名為“哥窑青釉葵瓣口盤”的藏品圖片明顯不符,於是“贋品”與“被掉包”的質疑隨之而來。但且看故宮新聞發言人馮乃恩的回答吧:“這個故宮同名的有好多,但是編號不同,這是誤傳。”至於具體到底幾個,他“不搞業務我不知道。”如此語焉不詳,如何服眾? 

  再來回顧下故宮在“錯字門”與“會所門”的表現。堅稱“撼字沒錯,顯得厚重”,但後來又改稱這都是故宮下設的保衛部門擅作決定,未匯報、請示領導。建福宮變會所的質疑,故宮的官方回應同樣是否認:完全不存在此事,並責怪媒體報道有失偏頗。但在事實面前,故宮又一次用慣用的伎倆回應稱,是承擔花園接待服務工作的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未經院里審批的情況下,擅作主張。” 

  很顯然,這般一貫漏洞百出的傲慢回應,與前段時間的紅十字總會和鐵道部何其的相似!從這些部門的身上,我們可以窺探到中國政治文化病症,強大的官僚主義無孔不入地滲透到這些部門,不管是公益性質的組織、文化機構,還是國家機關,都患上了這種病症。這種官僚主義,可以視民意為無物(“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視公共事件猶如私家瑣碎小事,內部處理;視人命與公共財產為草芥。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一時間的承認與道歉,對其似乎成為了一項高標準高要求了,公開透明的運作過程也成為稀缺品。在理念與行為上,這些官辦部門每每展現給民眾就是“民眾早已過河了,官方還在河里摸著石頭”的自娛自樂、落伍、蠻橫的態勢,且還一再地認為,民眾對他們各種呆滯落後的言行舉止與做法的指責,是誤讀誤解,且深深傷害了感情。 

運作不透明與價值偏離是最大的沉屙 

  破損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為贋品的質疑,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北京故宮對藏品的公開存在問題。在其官網上,只能見到少量的藏品(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也只有一個),還有多少藏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呢?因此在破損口盤曝光後,人們難免會起疑。而除了藏品上的信息不透明,更為重要的是財政等方面的不透明,成為同類文博單位管理的最大沉屙。 

  故宮是直屬於文化部的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不同的是,故宮屬於財政撥款單位,維修費用、行政支出等全部都是通過年度預算向財政部申請。相應的,故宮每年的門票收入也應該全額上繳國庫。但事實上,據財新網刊發題為《10萬元封口費懸案》的記者手記,故宮再次被曝2009年曾發生私分票款案。故宮內部人員勾結導游直接帶遊客進故宮,繞過買票環節。遊客的錢不是去財政部,而被私下勾兌。傳故宮曾付給舉報人10萬元封口費。 

  此外,高達上億元的商業開發收入和院外所屬產權房屋出租所得,更不在公眾視線之內(故宮票價的年總收入也才5億元左右)。比如以院外所屬產權房屋出租、下屬紫禁城出版社興辦公司等方式,獲得不菲的收益。而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其下屬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實體———故宮文化服務中心,也正是它與香港益誠進行合作經營,注册成立了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才有了“會所門”。

  故宮這樣的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應該歸誰?誰來監管其商業化運營?《國有資產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故宮是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全國人民。故宮等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應該上繳國庫,歸全國人民所有。但是,由於沒有專門的立法規範,此類國有資產的監管比較混亂,財務制度也缺乏透明度。目前,對此類國有資產實行多頭監管,文化部、文物局、旅遊局等機關根據各自的情況分別監管。這種監管的亂局,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故宮現今的亂象叢生。 

  其實,作為文博單位,商業經營行為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做到信息公開透明,讓每一個細節在擺放在公眾的視線里,就不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從世界範圍來看,很多知名博物館運營資金中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就是通過商業運營所得。以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為例,其門票全年免費,政府提供大概60%的資金用於博物館維繫,剩下的40%則來自於博物館的商業運營和社會捐贈。還有如在盧浮宮的中文網站的“參觀信息指南”欄目中的最下一個標題,就是“舉辦私人活動”,其內容“盧浮宮,曾經的皇家宮殿,如今的國際知名博物館,是舉辦個人活動極具聲望之地”。還比如,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富春居”、“三希堂”等餐飲場所,但並沒有引發星巴克進入北京故宮的那般爭議。這是因為,這些場所的布置,並未破壞台北故宮的文化氛圍,“富春居”被布置成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的氣氛,“三希堂”里面供奉的東西都和清朝乾隆相關,和故宮文化氛圍都相一致。 

另外,據頗受公眾關注的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陳述,台北故宮的財政極其透明,詳細到雇傭了多少人和每一分錢的用途。“立法院”也會進行監督,一年兩次他們都要向其做報告。他們自己的網頁也有所公布,上面分幾個部分,贊助會列出指定用途,委托業務里像禮品店、餐飲等每年都會定時公布開銷。門票、禮品店、餐飲服務、品牌授權等全部收入,大部分進入公共財政,一部分進入藝術發展基金,用於購買文物等。每一筆款項都會公布在網頁上,各種明細都一一可查。此外,周功鑫秉承“行塑典藏新活力,創造故宮新價值”的理念,極力拓展了故宮的價值與教育功能,放大了故宮的文化公共屬性與文化建設的責任,具體如籌建“文化創意產業育成中心”,開辦文化創意課程邀總裁上課、把故宮的形象時尚化,讓台灣年輕一代也喜歡上故宮等等,想盡辦法讓民眾親近故宮,愛上故宮,而不是使之成為少數人的“聲色場”。 

  這些做法,無疑值得北京故宮深刻地學習,只有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回歸文博單位的文化公共屬性,才能從根子上避免一次次地將自己送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聲名狼藉。 

故宮之“門”背後國人的文化焦慮

  據故宮博物院官網3日消息,對造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損壞的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負有領導責任的該部門主要負責人行政警告處分。但《文物保護法》第七十六條明確規定,文物收藏單位工作人員,“因不負責任造成文物保護單位珍貴文物損毀或者流失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開除公職或者吊銷其從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是他們卻以不能告人的“故宮博物院內部管理規定”(自稱依據故宮博物院《藏品管理規定》第10章“獎勵與懲罰”之第86條,但拒絕公布條款具體內容,稱此為故宮博物院內部管理規定,不便對外),就算打發過去了。 

  除此不表,從“記大過”、“行政警告”以及“錯字門”與“會所門”之時的“未交院里檢查”、“未向領導請示”等用詞來看,亦可見故宮的官僚化程度何其嚴重。於是,在過度官僚化與無序商業化的兩個極端上,故宮游離於文化越來越遠,離其的公共文化屬性,也漸行漸遠。 

  而故宮內在的體制性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據《東方早報》刊發知情人士的說法稱,“故宮情況是,一些專家忙著在外面鑒定,不幹正活,而故宮管理上的混亂又導致專業不受重視,那麼還有誰願意潛下心去幹呢?所以,真正搞科研的人流失很嚴重,我聽說去年保衛方面的一個中層幹部因為希望清閑一些,居然搞關係調到了科研部門,而這人對科研其實根本不懂。”另外,從故宮的領導班子的背景看來,從術業專攻與學術修養都差強人意,典型的如新聞發言人馮乃恩自我坦誠“不搞業務我不知道”。可事實上,他還兼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助理、院辦公室主任,如果他真是不搞業務的,卻在如此重要位置,這不就等於所托非人嗎?而且南京博物館方面還證實,被損壞的並非哥窑,而是更具價值的官窑瓷器———這似乎更加說明,他們不是“不搞業務”而是“不懂業務”。 

        另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故宮博物院北被曝私自拍賣館藏珍貴文物“創收”。儘管故宮方面回應表示“從來沒收藏過網帖中所稱的五件北宋書札”,北京文物局也出面否認,但記者發現,故宮博物院官方主頁,在“院史編年”下設的“歷年文物入藏”中,1998年有“收購宋人書札5件”入藏。此外,在《故宮博物院八十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八十周年之際的獻禮之作,由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親自作序)中有記載:“1997年6月18日,從翰海拍賣公司拍得宋人書札五件”、2004年11月6日北京翰海公司企業新聞《十年春與秋》中也有記載。不過,記者經多方查詢,此五件書札的去向依然不明。還有“損毀遺棄佛像”、“明代法器被毀”、“清宮舊藏木制屏風被浸泡”等多項質疑,一個巨大的黑幕,似乎被掀開了一角。 

  中國的文化遺產,正是一批批文化人殫精竭慮、恪盡職守、如履薄冰地守護,才能薪火相傳的。作為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和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完全可以算做中國文化的臉面。故宮也傾注了國人的複雜感情,見證了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曲折歷程,特別是近代以來,文物大規模南遷、文物流失海外等等,更是承載著太多國人的辛酸,同時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希冀。 

  如今,我們也沒有要求故宮的管理者都是鴻儒大家,但至少能夠有最名副其實的文化理念,守護好這個文化陣地。但故宮的一系列表現,卻讓國人患上嚴重的文化焦慮症。就損壞文物一事來說,北大教授孔慶東認為,故宮國寶損壞,碎掉中國對待文物的責任心。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許紀霖也評論說:“兩岸故宮,比出來的不是技術,而是對中國文化的態度。官僚管理的北京故宮,敬畏的只是上司,而非文物。”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認為:“儘管文物的市價被越抬越高,形成巨大的財經泡沫,而器物藏販者的文化水準,卻在一路狂跌,而中國文化的地位,從未變得如此搖搖欲墜。中國最大的文物藏家和文化象徵———故宮,近年來多次書寫反面傳奇,展示其文化敗退的嚴重跡象。”“紫禁城的故事向我們證實,作為公共資源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肆意侵吞、炒作、瓜分、消耗、貶損和荼毒。似乎沒有任何官員為此負責,也沒有推動文化制度矯正的跡象……揭示出文化所面對的真正敵人,其實就是侵吞和壟斷文物的官僚權力。” 

  故宮這個在人們心中地位高貴的文物托管單位一再而、再而三地出事兒,不得不讓人一次次地感嘆,我們是不是所托非人了?一個原本是文化神聖之處、文化與文明的聚集地,卻散發著熏天銅臭;一個最應該呈現有中國傳統諸如知書達理文化氣質之地,卻屢屢表現得極其沒有文化;一些本該對文化有最高的敬畏之心、有高尚的操守的文化守護者,卻在一次次地辱沒文化;一個本該是中國文化臉面的地方,卻屢屢讓這個國家的文化顔面盡失。北京故宮博物院,在2011年集中地給全世界呈現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之殤,敲響了文化領域的深層亂象與危機的警鐘,讓我們不能不深刻反思,一個經濟日益強大的國家,該如何自我捍衛本該無限自豪的文化尊嚴,如何真正地擴大文化影響力、充實自身的軟實力? 

滿室收藏 他家就是兄弟博物館

聯合晚報╱記者黃麗華/台北報導
2011/08/25 


        如果中華職棒或是兄弟象隊想要成立棒球名人堂與博物館,可以找曹之翰提供收藏品。

        身為死忠象迷的曹之翰,擁有的棒球相關產品多到令人驚奇,特別是象隊的商品,他說,「只要是打過兄弟象隊的球員,我都有他們的簽名球,也包括洋將,只是有極少數來去太匆促,來不及簽到球。」

        他的簽名球還包括一些旅外球星,除了參與現場簽名活動之外,有一些是球員在業餘時代就被看好索取到簽名了。

        除了簽名球之外,他最引以為傲的是象隊歷屆球員的球員卡,他全部都有,都是這些年來慢慢累積,並且用成套方式收購,目前沒有遺漏的。

        說到公仔更是不計其數,自己也搞不清楚有多少個,由於他對棒球的興趣極為廣泛,還包括美職、中華隊等,相關的收藏品也多,王建民與小小郭的公仔都有,建仔的公仔就有十個。

        另一個讓曹之翰很得意的就是成套棒球漫畫的蒐集,統計共有88套,累計1073冊,而且自信在全台灣除了漫畫店之外,沒有其他個人的漫畫收藏會比他還多。

        棒球收藏品比多的,家裡都快放不下了,曹之翰說,老婆常說該買新房子了,要有一個大空間才能容納這麼多的棒球收藏品。


美國華人博物館 招聘新館長

世界新聞網
記者王艾香紐約報導
August 25, 2011

孟淑娟辭去美國華人博物館館長職位。(本報檔案照)

        美國華人博物館 (MOCA)前館長孟淑娟日前宣布離職,現在由董事會的聯合主席Mei-Mei Tuan在過度期間擔任臨時館長。Tuan表示,她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與董事會繼續執行博物館的策略計畫,並幫助尋找新館長的人選。

        Tuan表示,董事會已經聘請了一位招聘顧問,剛開始尋找合適的館長人選,新館長必須要能理解美國華人博物館的宗旨,並帶領博物館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在過去幾年裡,美國華人博物館成功地脫胎換骨,從一個以社區為基礎的組織轉變為一個全國認可的教育和文化機構。博物館聲明表示,幾周前孟淑娟向董事會提交辭呈,表示將辭去博物館的工作。Tuan表示,董事會很感謝孟淑娟對博物館所做的貢獻,在她執掌博物館的兩年間,她領導、組織和督導博物館新館開幕,並重新推出了展覽、教育服務和公共節目。
        孟淑娟曾說:「能與如此有才華、熱情和熱誠的董事會和工作團隊共事是一種殊榮。我非常喜歡這裡的工作,博物館在我心中永遠保持著一個重要的地位。」孟淑娟在辭職信中表示,她在非營利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 )及美國華人博物館總共工作了八年半,現在意欲重返商界。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9月動工 已徵集萬件珍貴文物

中國經濟網2011年08月19日
責任編輯袁志麗˙記者邵希煒 

        今日下午,中國僑聯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國僑聯主席兼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喬衛總結了上半年中國僑聯的主要工作,並介紹了中國僑聯下半年的幾項重點工作。喬衛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今年下半年中國僑聯將積極推進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建設。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由中國僑聯首任主席陳嘉庚先生於1960年提出倡議,2005年7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建設,建設法人是中國僑聯。項目選址在北京東直門內北小街,徵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設規模12700平方米,館舍建設計劃投資人民幣2.2億元,主要由國家投資建設,計劃建設資金已全部到位。今年9月6日,將舉行館舍工程奠基儀式。計劃建設週期18個月。
   
         喬衛表示,自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要建設的消息傳出後,6年來,海內外僑界反應熱烈。截至目前,主動捐款捐物者已達到近5000人,無償捐贈文物已超過萬件。所捐文物多有較高的人文歷史價值,亦有屬國內首見的華僑文物。喬衛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這些文物中有建國初期的僑批,體現出華僑心繫新中國,並於新中國共同發展的心願。此外,還有華僑捐獻出收集的從1940年7月8日創刊直到1989年7月29日最後一期的《美洲華僑日報》。喬衛表示,這些華僑文物都彌足珍貴。在館舍奠基儀式之後,還將舉行接受捐贈儀式,屆時,還將有珍貴華僑文物現身其間。
   
         建成後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免費接待國內外觀眾參觀交流,為社會各界提供相關服務。除常年設置反映廣大華僑華人奮鬥史、奉獻史的基本陳列外,還將不斷推出各類專題展。它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海外僑胞表達情感與文化認同的窗口,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已經開館的華僑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已有10余家,從南到北均有分佈,南方傳統僑鄉居多,各館的專題和地域特色比較突出。華僑歷史文物具有時間跨度長,分佈地域廣,涉及題材多等特點,依靠單一機構或少數機構,很難做好華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喬衛表示,經徵得中國博物館協會同意,9月7日,中國僑聯將召開中國博物館協會華僑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以國內現有華僑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為組成單位,通過業務交流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華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華僑文化遺產源於中國,衍生於海外,具有中華文化的主體特徵,同時吸收海外文化的合理元素,是中華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中國僑聯和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聯合國內外各界,積極努力開展華僑文博事業,做好華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僑胞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


古物展結合動漫電玩迷爭睹

民視新聞 崔立潔報導
2011-08-25


        講到歷史兵器展覽,這恐怕只能吸引部份族群的注意,但日本岡山縣一個歷史兵器博物館,卻巧妙的將古文物與出現在線上遊戲的歷史人物動漫角色相結合,如此一來果然吸引許多年輕人特地前往看展覽。

        日本岡山縣的刀劍博物館,一群群閤家大小出遊的身影特別引人注意,小朋友看得懂歷史兵器嗎?不是不是,目標是這個,出現在線上遊戲的人物德川家康,還有這位石田三成,他們都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知名武將,但現在卻成了線上遊戲主人翁,管他史實是怎樣?很多電玩迷就是衝著這一點殺來。

        您瞧瞧您瞧瞧,大家都是不遠千里而來,但問題是電玩迷來這邊到底有什麼好看?這當中可是有學問的,就是讓歷史與電玩完美結合,像是電玩角色伊達正宗在遊戲中使用的刀,真實世界裡還有流傳下來,就是這把,而真田幸村在遊戲中擅長的雙鐮槍,也是參考真實世界中的這種十文字槍畫出來的,各種原本在遊戲中才能看到的兵器,原來在歷史中都曾真實存在過,這種很夢幻的感覺已經很吸引人。

        另外一般博物館通常會禁止拍照,但這裡可沒這種限制,隨便大家拍,拍回去還能跟朋友炫耀呢!當然,場中還擺設相關電玩,來這邊練功也不錯。

        虛擬和現實交錯,歷史和遊戲結合,這個創意果然吸引許多原本不可能到博物館參觀的族群造訪,開展不到一個月,已經有超過一萬人前往參觀。



 

藝往事-一怨婦拚過百新娘

2011-08-26
中國時報
符立中

        從沒見過這麼多個新嫁娘共聚一堂;一走進陜西師大的婦女博物館,近百套中華民族新娘服簇擁而來:有異國情調的維吾爾、哈薩克,有聞所未聞的珞巴族、花傈傈,也有聽過但乍見令人心驚的赫哲族魚皮裝……不論環境富饒或刻苦,當這些嫁衣亮相時、總是帶著「完成人生大事」的喜氣。幾位「有女懷春」的文友,更是品頭論足,暗暗演練出閣的藍圖。

     不料就在全團繞完一圈,卻在出口看到號稱「鎮館之寶」的情字花被!

     雖然色澤暗澹、繡功稚嫩,但每個見到的人,都毫無異議它才是鎮館之寶!這床被面的男主人顯然並不識字;於是粗通文墨的婦女,把對婚姻的忿恨,甚至婚外情的亟盼喜悅,都繡上被面:「恨月老無情錯著蘭譜,幸書生有意求定容約……」

     倘若她丈夫同床共寢,夜夜蓋著這條綿被共眠,那麼其居心之怨毒,簡直不下於李莫愁、梅超風!劉備當年的「合歡床上夢荊州」,其謀奪權力的貪婪自私,已令人不可思議;然而這位婦女雖然文章、美術、繡功皆不驚人,但她費盡心機所安排的「裝置場景」,其陰惻纏綿,對婚姻之慘澹悲鳴,將永遠烙印在我心底。

     走出展場,館長屈雅君要求眾文友留言,路寒袖一馬當先,焦桐、李昂也隨後留下「墨寶」。我素無曹植七步成詩捷才(當然也不想要他那些亂七八糟的遭遇就是了),目光灼灼下,勉強擠出:

     月老無情/素女多情/大千世界/別有天地

     既可詠物、更兼詠館。此情此境,為這趟西安之旅劃下難忘的句點。


郭元益博物館 記錄糕餅百年文化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楊梅報導】
2011.08.22
        
         百年歷史郭元益老招牌,在楊梅廠成立糕餅博物館,純中國式宮殿建築廠房,外觀傳統但潔淨、新穎,充滿糕餅香,10年來逾73萬5000人造訪,體驗傳統糕餅文化及禮俗。

         進入郭元益糕餅博物館,才知糕餅在歷史扮演的角色而且饒富趣味,經導覽人員說明,大家對糕餅意義及各種用途,有了更深入了解。

         由於國小學生為主要參觀對象,無論桌椅、道具或展示櫃高度,都配合小朋友小一號,DIY課程還有迷你版糕餅模具,孩童都可輕鬆學糕餅,設計的套裝行程有趣又有教育意義。

小朋友藉由展示了解傳統的婚禮習俗。記者楊德宜/攝影

         偌大廠區規畫快樂烘焙屋、糕餅博物館、觀光工廠、空中花園,循著博物館動線參觀歷史陳列區、生命禮俗區、糕餅主題區、古六禮模型區、婚嫁習俗區、禮慶禮俗區,各種擬真仿古道具,猶如糕餅文化重現眼前。
歷史陳列區展示郭元益的過往今來。記者楊德宜/攝影

         在博物館入口顯眼處,是1根挑著古樸禮籃的扁擔,象徵創辦人郭樑楨1867年肩挑扁擔賣糕餅,當時以祖厝堂號「元益」創立郭元益,歷史陳列區展示過去使用過的各種餅模,隨著導覽人員生動敘述百年的糕餅傳奇,整個故事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從人的出生、周歲、婚嫁、節慶擺設仿真的道具,糕餅由來都有其意義,例如做周歲用的「腳踏龜」,讓小孩腳踏桃紅色、鮮紅色各一的麵龜,期許長命百歲、多福多壽,而訂婚喜餅始自三國時期的政治婚姻,演化至今,訂婚喜餅數量越多越體面。

        即使是傳統糕餅,透過DIY活動,小朋友也能開心接受,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副理鄭朝偉說,讓小朋友製作餅乾、豆沙月餅等迷你糕點,再由師傅協助烘烤,體驗活動總是特別受歡迎。

        館內還規劃餐飲區,並推出元益手工皂、水果醋飲,以及可愛的「幸福」餅模手機鍊,為避免參觀民眾走馬看花,鄭朝偉說,無論散客、團體須7天前預約,都會安排導覽人員,休館日期不定期並會提前公布。


 

心碎了無痕?「分手博物館」見證熱戀傷痕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1年8月16日


        當一段感情結束時,那些曾經滿載著美好、珍貴回憶的紀念品:從情書到泰迪熊,很可能都會被丟到垃圾桶裡、甚至被人用一把火燒了。


        但是這些帶著苦澀的甜蜜回憶的「記憶盒」,如今終於找到了一個新天地。最近有人成立了一個「分手博物館」,裡面接受了許多「傷心斷腸人」捐出來的東西,並且定期舉行全球巡迴展覽。
        這些展出的東西裡包括一隻義肢,一副手銬,一套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小說、以及一組總共七件的胸罩。

        此外,還有一把前男友家裡的鑰匙。它被捐出來的原因,捐贈者說:因為「它在感情上不再有任何意義。前男友是個愛計較的王X蛋」!
        大多數陳列品在捐贈者欄目上都是匿名的。不過每一項物品的旁邊都有解說,註明跟這件紀念物品相關感情的發生地點、時間、以及這段戀情維持了多長的時間。
        其中一個未來用來裝檀香的錫罐標籤上寫著:「愛之香」。但旁邊的註解卻寫著:「不再香了」。另外,一條「糖果丁字褲」旁邊的註解則是:「人如其物,既廉價又寒酸」。

        克羅地埃西亞製片家歐琳卡魏斯提( Olinka Vistica)與設計師/藝術家男友德拉辛格魯比斯克(Drazen Grubisic)八年前分手。分手四年後,兩人不希望「分手像疾病一樣」讓大家痛苦,寧願珍惜雙方在一起的時光,於是共同想出這個點子。

         他們請求朋友們捐出跟「逝去的愛」有關的紀念品。很快的他們就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收藏庫,於是他們又想到了要舉辦世界巡迴展。最近這項展覽在倫敦的柯芬園展出。

心碎了無痕? 「分手博物館」見證熱戀傷痕 (第1頁/共2頁)| 國際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8/16/334-2735659.htm#ixzz1W7L4kg75

原文網址:

世貿遺物 賓大博物館展出


美聯社費城21日電
August 22, 2011

        為紀念九一一恐怖襲擊10周年,賓州大學最近展出一些出土的世貿遺址日常物品,這些殘破物品讓人憶起當年的慘痛時刻。 

        由本月20日直至11月6日,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舉行「世貿遺址出土物品展覽」(Excavating Ground Zero),展出包括破爛眼鏡、參觀者憑證、一個勉強可辨認的電腦鍵盤、字典內頁、保存完好的聖誕飾品和扭曲得像塊皺布的揚聲器等15件物品。九一一紀念博物館將於2012年9月11日開幕。

         展覽的設計師凱蒂.奎恩(Kate Quinn)說,考古博物館是恰當的展出場地,因考古目的是透過物件重塑過去發生的事。

        一堵空白的牆讓訪客發表感想。有人這樣寫:「我只看過為紀念九一一恐怖襲擊10周年,賓州大學最近展出一些出土的世貿遺址日常物品,這些殘破物品讓人憶起當年的慘痛時刻。

      由本月20日直至11月6日,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舉行「世貿遺址出土物品展覽」(Excavating Ground Zero),展出包括破爛眼鏡、參觀者憑證、一個勉強可辨認的電腦鍵盤、字典內頁、保存完好的聖誕飾品和扭曲得像塊皺布的揚聲器等15件物品。九一一紀念博物館將於2012年9月11日開幕。
    
      展覽的設計師凱蒂.奎恩(Kate Quinn)說,考古博物館是恰當的展出場地,因考古目的是透過物件重塑過去發生的事。

       一堵空白的牆讓訪客發表感想。有人這樣寫:「我只看過父親哭過兩次,九一一恐襲是其中之一。」另一人寫道:「當年我15歲,如今25歲,我記不起以前的生活是甚麼樣子。」奎恩說,九一一博物館有無數物品在明年開幕時展出,檔案專家試圖找到他們的物主。賓州大學博物館展出的個人物品,物主身分未明,並且可能永遠是個謎。

      展出項目還包括九一一幻燈片,照片是來自美聯社和其他新聞機構;以及重印14名賓州大學校友的訃聞,他們在恐襲中遇害。

      賓州大學博物館將在9月11日免收入場費,並舉辦一場講座,述說世貿雙塔由變電站的原址矗立,成為紐約市地標的歷史。

      10月12日再次免費入場,屆時紐約州立博物館館長將主講從世貿廢墟搜集物品的經過,以及尊重罹難者及其家屬的重要性,和謹記他們是在一個犯罪現場工作。



     (圖說)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舉辦「世貿遺址出土物品展」(Excavating Ground Zero),展期由8月20日到11月6日。圖為一名女子在19日預展時入場參觀。(美聯社)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什麼是博物館策略規劃?



什麼是博物館策略規劃?



如何在博物館目前所處的市場和位置,及博物館期待自己被放置的位置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博物館策略規劃能夠幫助博物館定位、成長,思考博物館的組織架構、訂定目標、營運方向,最重要的是凝聚共識,達到博物館使命的目的與意義,永續經營。


博物館策略規劃內容



          一個博物館策略性的規劃通常包含哪些:

u  願景(和/或)
u  使命
u  環境分析
u  組織分析
u  策略性目標
u  行動規劃
u  檢視/評估


我們可以自問哪些好問題



我們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來博物館參觀?我們如何有做到XXX的資格嗎?下星期誰應該要去參加保存研習活動?我們應該募款來興建一個新的展覽空間或是儲存空間嗎?我們新的小冊子應該傳達什麼訊息或形象?我們應如何吸引更多的義工?我們是否要吸引有能力、有才德之士加入工作團隊?

博物館策略規劃,串連及引導全館館藏管理、募款及資源、詮釋活動、行銷及社區聯繫活動。(澳洲實務得知)策略規劃的全長時間通常為三至五年,而且需要結合博物館內現行和長期的活動。我們經由實務經驗得到這個平均時間──這是一個消耗時間的過程,因此不需時常進行;然而,我們的環境持續在改變,而我們的規劃必須要承認及順應這些發展,再挑選出一個適合組織與順應長期目標的時間架構。

  博物館的策略規劃的長度可以從兩頁紙長的簡要式條列,至長達二十頁的細節描述。策略規劃的大小端視博物館的複雜程度及博物館預期的細節而定。規劃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仔細地考慮過橋樑建立的程序──現在,未來與核心,以及如何到達結果的步驟。






博物館策略規劃好處


一個策略性的規劃能將幫助博物館提早預測到問題以及幫它找到機會點,給博物館工作人員和明確的方向結合、分配稀少的資源給原本已協定好優先順序以及證明組織的承諾、願景與責任。

發展策略規劃的好處:

u  制定決策時有一致性的基礎
u  提高效率
u  增加效能
u  加強與資金提供者的溝通
u  激勵工作人員

取材自《博物館策略規劃手冊》(Strategic Planning Manual)珍妮佛˙
卡伯特著‧張瑜倩譯˙英文版澳洲博物館協會(Museums Australia’s)出版
‧中文版eBook五觀藝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