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9月動工 已徵集萬件珍貴文物

中國經濟網2011年08月19日
責任編輯袁志麗˙記者邵希煒 

        今日下午,中國僑聯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國僑聯主席兼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喬衛總結了上半年中國僑聯的主要工作,並介紹了中國僑聯下半年的幾項重點工作。喬衛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今年下半年中國僑聯將積極推進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建設。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由中國僑聯首任主席陳嘉庚先生於1960年提出倡議,2005年7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建設,建設法人是中國僑聯。項目選址在北京東直門內北小街,徵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設規模12700平方米,館舍建設計劃投資人民幣2.2億元,主要由國家投資建設,計劃建設資金已全部到位。今年9月6日,將舉行館舍工程奠基儀式。計劃建設週期18個月。
   
         喬衛表示,自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要建設的消息傳出後,6年來,海內外僑界反應熱烈。截至目前,主動捐款捐物者已達到近5000人,無償捐贈文物已超過萬件。所捐文物多有較高的人文歷史價值,亦有屬國內首見的華僑文物。喬衛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這些文物中有建國初期的僑批,體現出華僑心繫新中國,並於新中國共同發展的心願。此外,還有華僑捐獻出收集的從1940年7月8日創刊直到1989年7月29日最後一期的《美洲華僑日報》。喬衛表示,這些華僑文物都彌足珍貴。在館舍奠基儀式之後,還將舉行接受捐贈儀式,屆時,還將有珍貴華僑文物現身其間。
   
         建成後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免費接待國內外觀眾參觀交流,為社會各界提供相關服務。除常年設置反映廣大華僑華人奮鬥史、奉獻史的基本陳列外,還將不斷推出各類專題展。它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海外僑胞表達情感與文化認同的窗口,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已經開館的華僑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已有10余家,從南到北均有分佈,南方傳統僑鄉居多,各館的專題和地域特色比較突出。華僑歷史文物具有時間跨度長,分佈地域廣,涉及題材多等特點,依靠單一機構或少數機構,很難做好華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喬衛表示,經徵得中國博物館協會同意,9月7日,中國僑聯將召開中國博物館協會華僑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以國內現有華僑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為組成單位,通過業務交流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華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華僑文化遺產源於中國,衍生於海外,具有中華文化的主體特徵,同時吸收海外文化的合理元素,是中華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中國僑聯和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聯合國內外各界,積極努力開展華僑文博事業,做好華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僑胞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